为什么一定要马伊琍爱上闺蜜男友我的前半
看过制片人*澜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写《我的前半生》这部剧的诞生经历有多么不易,一切都源于对原著的喜爱(这个我们看看就好),中间提到:“之前为了凝聚故事主线,设计小说中的闺蜜变情敌,但是要突破这样的爱情障碍,有点难。”于是我不禁陷入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设置闺蜜变情敌这样的情节?我至少已经看过两百部这类情节的影视剧了。想来想去答案只能是:因为编剧觉得观众爱看。小三婚变、闺蜜撕逼、高富帅爱上自强不息女主角是永恒的爆点。这部剧里多多少少都有。原著中唐晶的男朋友和罗子君后来的老公是两个人,为什么剧中非要合二为一?为什么罗子君自己遭遇过第三者,自己居然还成为第三者,非要跟对自己比亲妈还亲的闺蜜相恋十年的男朋友在一起?这个逻辑真是看不懂。请输入图片描述没办法,难道让男主角二十集之后再出场?观众等不及——编剧不敢冒险。那男主角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场?女主最初被抛弃那么凄惨,急需一个人帮她出气,也是让观众跟着吐一口气。带着孩子一无是处的离婚妇女,刚离婚就有比前任还牛逼闪闪的人追求太不现实,只好让他以闺蜜男友的身份出现。为了让这段感情变得合理又不贬损男女主角的形象,编剧煞费苦心,让女二一直不停地把男朋友把闺蜜那边推。包括一开始罗子君令人反感的极端设定。硬要蹭男主角车的剧情简直跟隔壁《逆袭之星途璀璨》里一样无脑。可是没办法,要鲜明地展现出女主的蜕变成长,这是这部剧最正能量的励志包装,所以开头女主的没教养,被闺蜜称之为天真。实际上编剧根本无意探讨家庭主妇的难做、女人在婚姻中的被动,那些最开始谴责女主是十指不沾阳春水、颐指气使的贵妇,不能代表广大家庭主妇的人,完全是自作多情。是不是觉得男主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自己也受益匪浅?是不是被激励了,心里暗暗燃起了三分钟热血:我也要像女主这样?于是就忽略了把女主照顾得巨细无靡比亲妈还亲的闺蜜——现实中遇到的概率为0.01%,忽略了为女主保驾护航的人生导师、作为咨询公司合伙人却天天晃来晃去以拯救女主角为第一要务的男主角——现实中以女主角的条件能遇见并获得其帮助甚至爱情的概率为0.01%。剧中的女二号和男一号,是专为女主而生的守护神,既神通广大,又对女主一心付出不求回报。女主角看似励志的成长,实际上不过是他们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起摆到女主角面前让她二选一,而现实中的我们,多半只有一把铁斧头可选。观众是健忘的,也是容易被打动的。后面的剧情烟火气渐浓,大家也就忘了开头有多么糟糕。女主某些小小的经历接了地气儿,大家也就忽略了人设上大大的不现实。甚至包括许多我觉得三观不正的地方,比如贺涵教罗子君简历作假,罗子君小小地拒绝了一下之后就照做了,然而因为她努力去学习那些假造的工作经历,反而成为正面励志典型。觉得有争议吗?那就对了。比如我跟A君,一聊起这剧必吵。吵起来才有流量,而稍微带点现实性质的题材,三观是怎么辩都辩不明的,只会越辩越火。编剧一定是明白的。所以怎么说呢?好看就行了,深思不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d/12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成人不知道螨虫的天敌是什么房里放点它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新变化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