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疗法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007754.html

郭思思,笔名萨客,民进贵州省委文艺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贵州诗人》主编,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曾荣获首届贵州专业文艺奖、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中国最佳童书奖和全国社科联优秀学会工作者、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贵州脱贫攻坚“文化骑兵”等荣誉称号。

作品入选《中国儿歌大系》《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世界最美儿童诗集中国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卷》等权威选本。主编上百本图书,其中《00后九人诗选》入选“年中国文学十大新闻”和“年度儿童最爱百部童书”,《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诗歌作品精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年农家书屋增补书目。

“阅读,如同吃饭一般。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后,成为身体的养分,阅读的文字沉淀后,也将成为思维的养分。”在郭思思看来,读书也要同吃饭一般频繁,日日滋养,才能让思想变得更加丰富、饱满。

60年代,郭思思出生在毕节农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穷,甚至买不起5元一本的新华字典。而对于文化学习的记忆片段,也仅保留了几十个小孩跟着大人们去中屯、豪沟、汉屯等地的露天坝看电影的场景。

他回忆,那时放电影的人都是城里来的,在大坝子里拉一个大银幕,放映机摆在坝子的正中间,隔银幕有几十米远,放的是黑白电影,有四五百人看,新片有上千人看。“最好看的是《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白毛女》《刘三姐》《上甘岭》等电影。”

郭思思(右二)参与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一幕幕画面、一句句台词,是那么生动又富有激情,也在他的心里播种了浪漫文化的种子。

一路走来,他为了生活背过煤炭,也为了梦想当过报社编辑、记者,还曾在《贵州民族报》担任过民族文学周刊执行主编。

每当读到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这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总是感慨万千。

带着“生养我的土地在哪里,我的根就在哪里”“我生于土地,长于土地,就要深爱土地,歌于土地,有责任和义务让脚下的土地绽放更多的芬芳和幸福”的信念,他励志想为以诗为家乡而歌。

年4月,郭思思与他的恩师李发模、诗人小语共同发起成立了贵州省诗人协会。从年开始,郭思思就用“诗歌”抒写城市和乡村的感人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f/1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