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冷落,儿童电影该何去何从澎湃新
十一月的电影市场“淡”得有目共睹。但一部叫《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的电影,没什么宣发,没有太多讨论,在上映的那个周末,票房超过同日刘德华主演的《热血合唱团》和小雀斑主演的《热气球飞行家》。即便再过一个周末,面对《除暴》《末日逃生》等类型新片的上映,它依然能日产超千万票房排入票房榜前三,并且以不到10%的排片,坐拥最高的上座率。《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海报这部电影的受众大多是孩子,周末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依然是某种娱乐的“刚需”。另一个类似的现象是,国庆档票房冠军虽然不属于《姜子牙》,但在之前竞争激烈的国庆小长假里,《姜子牙》作为一部动画片,上映首日半天票房就破了2亿元,排片和票房都位列第一,势头最为强劲,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奔赴电影院看这部“哪吒”的姐妹篇。“儿童”、“合家欢”,这些关键词无疑代表了某种市场需求。但不可否认,动画之外的真人儿童电影已经在主流电影市场上消失许久,还有更多的儿童电影面临不被看见的窘境。据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统计,中国近年来年产电影至上千部,其中儿童电影的产量约占比10%,也就一意味着每年约有近百部儿童电影的产出。但这些影片几乎从拍摄到上映发行都悄无声息,甚至更多的影片压根不会获得与孩子们见面的机会。而再往前看三十年,儿童电影曾经是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部分。儿童片曾经是中国践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产物,过去苏联有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曾经的儿影是“获奖专业户”,不仅在国内外获奖无数,每年6部生产指标出产的电影,也是“根本不够放”。30年后,仍有许多人怀念《霹雳贝贝》《泉水叮咚》《大气层消失》《小铃铛》等儿童片,这些影片不仅在当年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今天仍然为长大的70后、80后,甚至90后们津津乐道,成为真正影响过几代人的文化经典。《霹雳贝贝》“儿童片没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只要孩子们还需要电影,这个话题就有反复被提及的必要性。刚刚在广州落幕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上,围绕动漫、产业、教育、创作等话题展开的一场场论坛上,是一群致力于儿童电影工作的人们为这份事业操碎了心。“其实这些话题每年都会被讨论,甚至没有疫情之前的几届我们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儿童电影工作者来,大家讨论的问题、面临的困境都是差不多的。”中国儿童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侯克明这样告诉澎湃新闻的记者。事实上,儿童电影工作者的困惑,从“到底什么才算儿童电影”到“要拍摄什么样的儿童电影”,到“拍出的儿童电影应该怎么办”是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新时代下,儿童电影的困境和挑战不再是和其他电影类型的竞争,或者和好莱坞大片的竞争,而是如何同各种流媒体短视频的世界里吸引孩子的眼光。创作:内容上缺乏创新、观念陈旧、题材单一,技术落后?“近年来,动画电影有了突破,但大部分真人儿童电影,在思想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观念陈旧、题材单一,技术艺术表现手段相对落后。”江西电影制片厂导演钟海这样评价当下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的现状。钟海“咱们现在儿童电影没少拍,但影片质量滞后于生产数量,大部分国产儿童电影既没有获得国内主流电影市场的支持,也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儿童电影是近20年来中国电影行业高速发展中,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弱的。”钟海曾执导《男生女生》《旋风女队》等多部儿童题材影片,作品曾入围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并获得华表奖、百合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重要奖项。多年来,钟海始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f/15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暑期档电影的等等党,在淘宝上与盗版有
- 下一篇文章: 人工智能为电影注入丰富可能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