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专家刘军连 http://pf.39.net/bdfyy/zjdy/210825/9360486.html
11月22日,“图书馆数字治理与知识服务创新”论坛暨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现场特别举行了“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揭幕仪式,正式启动“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建设项目。全省高校携手共建古籍联合数据库,这在全国也是首次。古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的历史见证。推进古籍数字化,加强古籍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可以让束之高阁的古籍走出“深闺”,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项目建设,意在通过融合更多高校的更多稀见文献资源,为这些文献内容的深度标引、知识发掘和文献信息关联等提供重要文本基础,最终建立起一套文本整理数字化与功能利用智能化的江苏省高校古籍与特藏文献资源库。据悉,目前共有包括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内的省内八所高校的图书馆,参加了“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的第一期建设,已上传珍贵古籍文献近百部。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六所高校的图书馆,均被列入“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其中,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古籍线装书已达近40万册,善本余种,列入《全国古籍善本总目》的有种,余册,还有4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除前述六家“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以外,还有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参与建设。“图书馆是典型的‘数据集中’、‘以数据为核心资产和业务’的大数据行业。有必要汇聚高校图书馆可开放协同的数据资源,实现基于数据资源的价值共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表示,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框架的建立,将文献整理工作与新科技相结合,打造具有江苏高校特色的古籍资源数据库,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摄影佘治骏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gx/1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