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女孩苏菲学哲学1之启蒙先导课
一、介绍《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二、哲学的认识部分同学一提起哲学第一感觉就是枯燥乏味、高高在上、距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有啥用!其实哲学没有辣么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反而是与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关系。哲学从来不是孤零零的悬浮在几百米的高空中,高傲的俯视着一切,反而它更应该是牢牢地扎根大地,很接地气!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跟哲学打交道。不是只有专门学习哲学课程和书籍才是与哲学打交道,这是书斋式的学习。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由于各式各样的缘故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甚至较为过于负面消极的影响。这时候部分人开始反思自己这段时间到底做了什么?细细思之,仿佛什么也没有干!接下来陷入下一步的悲观的自我否定,进而否定自己现在及其所做的一切,感到生活的虚无。有时候一个不注意调节不好,无法自我协调,就会出现抑郁症状甚至更加极端的行为。生活压力固然客观存在,当事人所面临的各方压力以及压力面前的无力感更非虚言。此时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验证“我”的存在,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看待以及化解这些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尤为关键的是如何以哲学的视角来思考这些难题!“哲学不难!”再说难有什么可怕的!艰难困苦,玉汝始成嘛!下面就跟主人公“宝藏女孩”苏菲进入哲学的世界吧!三、正文苏菲放学回到家中,日常查看信箱发现一封不是爸爸寄来的匿名信,收信人的名字赫然就是自己。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跟信封一样大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苏菲绞尽脑汁,并借用镜子来辅助思考这个问题。你呢?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无聊问题”,或者你上次集中精力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思考先告一段落,另一封一模一样的信出现在信箱。打开之后,问题显现:世界从何而来?无论你现在年龄几何,这个问题你是否思考过?自从收到两个问题过后,可怜的苏菲已经陷了进去,学校的课堂第一次感觉到枯燥无味,平时关心的都是一些芝麻琐事。而那两个问题就占据了她大多数的小脑袋,难以专心上课,希望早早下课。苏菲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先来信箱,查看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匿名信。这次是一个大信封,上面写着“哲学课程”。打开之后是一封写给苏菲的主题关于“哲学是什么”的长信。1、探讨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些哲学性的问题。例如:这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其背后是否有某种意志或意义?人死后还有生命吗?我们如何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提出这些问题。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2、两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他相信,人对于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学性的问题。这些疑惑就像我们看人家变魔术一样。由于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于是便问道:“魔术师如何能将两三条白色的丝巾变成一只活生生的兔子呢?”许多人对于这世界的种种也同样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3、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婴儿有好奇心,这并不令人意外。在娘胎里短短几个月后,他们便掉进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过当他们慢慢成长时,这种好奇心似乎也逐渐减少。小孩子这种行为会一再重复,可能要经过数百次之后,他才会在看到狗时不再兴奋异常。在他看到大象或河马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远在孩童学会如何讲话得体、如何从事哲学性的思考前,他就早已经习惯这个世界了。4、不要把这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哲学家们想要使人们恢复的能力。更明白地说:尽管我们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却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一章节《宝藏女孩苏菲2之神话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gx/14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孩出现这四种症状,幕后黑手就是螨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