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方面,电影作品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刻画,为我们展示、科普现实中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原来如此”;另一方面,电影作品还能够起到预示性的作用,用艺术手法告诫人们“不该怎样”。从传染病和大流行的角度来看,电影则像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文化记录,不仅历史性地描述了疾病的爆发起始过程,更反映出人们在疫情期间的真实心理状态。

撰文

何柱威

制版

赵利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至今远未结束。疫情期间,许多公共娱乐场所不得不关门大吉,“宅文化”成为了当下的主旋律——宅在家看电视看电影,是许多人的不二选择。

由此,不少过去的经典电影被人们重新发掘,尤其是一些传染病题材的电影。最典型的案例是9年前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传染病》(Contagion,)的突然走红:在中国,这部电影在过去2个月多时间里的豆瓣评分从6.7飙升至7.0;在海外,该电影在疫情爆发一个月时间内回到了iTunes十大下载量之列。

《传染病》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传染病》在当时并不是一部反响热烈的电影。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间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其中呈现的抢购物资、医院等情节,与当下的全球疫情防控举措可谓如出一辙,被人们视作为一部“神预言”。医院首席创新官JohnBrownstein在评论这部作品时坦言,“电影的作用既是娱乐,也是倡导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gx/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