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甘肃省抓*建促脱贫百部纪录片之《松扎河畔领路人》。

松扎河畔领路人

“大干天,松扎大变样”,年,宕昌县庞家乡松扎人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创造了一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松扎速度”,也创造了不到一年时间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奇迹。

这一切,得益于他们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松扎村*支部。

松扎村位于宕昌县城北部46公里的地方,属于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全村由上堡子、松扎河、小石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5个村民小组。

作为庞家乡最大的一个村,松扎村一直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山大沟深、农业基础条件的先天不足,曾让这个村长期与贫困为伍。崎岖泥泞的山路阻碍了村民外出的脚步,也阻碍着松扎村致富的道路。

要想改变松扎村的落后面貌,就要向这些困难开战,问题是谁来干?谁能干?

村“两委”班子的调整成了首要问题,选好领路人,对于松扎村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乡*委进行分组走访,广泛听取*员群众意见,考察了多名候选对象,年富力强的张忠生被*员群众推选为村*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张忠生便开始着手解决第一道难题——修路。这道难题他的前任们曾屡次尝试都未能解开:因为牵扯的村民太多,涉及的利益太复杂,很多村民不愿意配合,更不愿拆掉自家的房屋院墙。

这让张忠生意识到,比修路更难的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于是,他开始挨家挨户地宣传修路的好处,并保证在修路过程中最大程度维护村民的利益。*员会、群众代表会,全体村民会,会开了一遍又一遍,道理讲了一通又一通,经过*支部一班人多次宣讲,村民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终于松动了。

观念变了,心气儿就来了,这让修路的工作进展得非常快。在“大干天,松扎大变样”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展开了。

在村干部的辛勤工作下,村民拆房屋、倒院墙、锯果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质朴但热切的愿望。

4个月后,倾注了村民殷切期盼的一条条道路终于通车了,便利的交通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冉兵峰是松扎村一社村民,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冉兵峰利用惠农贷款,购买农用拖拉机一台,为群众提供农机服务,自己也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路通了,但村里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村*支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项。短短一年,松扎村带给人们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

新修排洪护庄河堤2.14公里,建成便民桥2座,硬化村内主干道及排水渠米;

投资50万元建起了村民服务中心;

投资万元新修了能容纳多名学生的幼儿园;

投资万元新建了村民休闲文化广场;

维修改建自来水供水项目,使松扎河、上堡子村民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实施了户危房改造项目,对户庭院进行了硬化·····

现在的松扎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硬化的水泥路面打扫得一尘不染。文化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成了群众开展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42.3%的贫困面,这是摆在松扎村*支部一班人面前的又一难题。

张忠生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入手,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扶贫互助资金和精准扶贫贷款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让贫困户全员人股,并以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山里红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吸纳农户35户,兴农养鸡合作社带动贫困户50户,神龙中药材合作社已颇具规模,带动了村里中药材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村里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组合拳”的方式推动农民持续创富增收。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村里以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发展当归、*芪、*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0亩以上。鼓励和引导贫困户与网店签订购销协议,发展订单种植。

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引进栽植亩大果榛子。

积极发展劳务产业,村*支部为村民提供劳务信息,并邀请县扶贫办、劳务办等部门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如今,松扎村每户村民中至少有1人持证外出务工。

坚持不懈、多点开花,多种经营,不断探索,松扎村*支部与贫困斗争,让群众逐渐摘下了贫穷的帽子,过去的贫困村成为今天的发展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收入节节攀高。

年“七一”,村*支部被甘肃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监制:武福成

审核:李小林编辑:赵志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l/1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