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懂得人生,通过佛法的见思修
浅谈佛教,它的文化在中国近有两千年,每个人对佛教都有不同的理解,佛教到底讲了什么呢?不解佛教的人,总觉得佛教总是讲人生之苦,于是乎会让很多人有厌世情节。那么,真正的去深入了解佛教,你会发现,佛教所讲的,并非让人厌世,而是让你更加懂得人生苦短,应该懂得怎样通过见、思、修,获得幸福的见解。中国有句谚语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你曾想过,就因为人们都认为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我们更应该寻求真理的存在。佛教的历史早期,就是因为佛陀认识到人生苦难之多,才通过各种修行,寻得解脱之道。所以,佛陀寻得解脱之道后,而后才有了“不为自己求安乐,愿为众生得离苦”的菩萨道,而这些菩萨所言所做,除了教导人们不仅要知晓从善积德,只因善果,也是让人们懂得离苦得乐的方法,而真正的想要离苦得乐,获得幸福,我们就应该有正知正见。佛家的《透过佛法看世界》的书中说:关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佛法是怎样看待的呢?其实佛法也讲幸福快乐,但强调通过见、修、行去实现真正的持久的幸福。”那如何理解佛教的“见、思、修”呢?《透过佛法看世界》的序言中,把佛教的见、思、修做了一个概述。书中说:“见,是指人、事和万物的见解,比如无常、无我、苦、空、因果、缘起等。”而修:“是依照系统的方法和次第,把以上的见解内化为自己的体悟,亲身去勘验,证明佛法的正见;行,把自己证明和体验到的,应用和融入到生活中,通过帮助、分享、分担和自律,通过关爱、贡献、耐心、善巧,去进一步体会和表现生命与生命间的联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愿。”所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不管每个人对佛教有着精神上的依托,还是有不同的见解和认同。但始终,它都是教导人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它就如一种教育,给人们带来宽广的视角,去了解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终而解脱,获得幸福与安乐。佛教的禅宗一直提倡心即是佛,即是让人们更深入人心的去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了解自己,了知佛陀告诉人们的宇宙规律,让人们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的方法,去实修,去实证,以此来打开人们自身的智慧,从而得到清净心,也是一种获得幸福自在的表现。许多人会说,佛法是让人们了知世间本有的真相,找到自性,做到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学以“空性”的法门,想要获得幸福,就是一种分别,但每个的视角不同,根性也不同,如果能把佛法的真理体悟,用之生活,用之于行住坐卧,又何尝不是一种悟道的境界呢?以上的纯属个人观点,学佛法,懂得人生,对于一个正走在修行路上的在家居士,个人的见解不一定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但佛法广大,万千世界中,相信每个人在正信佛教的路上,小疑小悟,只要能实证在生活当中,也能通过佛法的闻、思、修中,获得幸福和快乐!正版书籍百部国学传世经典:心经坛经心经.坛经中国佛教坛经心经书籍佛经佛教书籍中国哲学佛教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25购买已下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l/14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湘潭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暨十大高校学习强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