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百年前一个独特的民间叙事文本

—潮州歌册《潮州柳知府全歌》的故事及其叙事特色

郑群辉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新闻传播学院

广东潮州

内容摘要:潮州歌册是我国一种比较特殊的地方曲艺和民间文学形态,其最大特色是具有女性文化的特质。《潮州柳知府全歌》的故事是在借鉴和改编明代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对潮州本地一则传闻进行的具体化。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等上优于原小说。其叙事特色主要有二:一是叙述声音的高度凸现,二是采取复调式的叙述方式。作品具有社会学、民俗学上的认识意义和文学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潮州歌册《潮州柳知府全歌》《香菜根乔装奸命妇》叙述声音复调式叙述

(韩师图书馆潮汕文献室存放有潮汕歌册等乡邦文献)

一、潮州歌册概说

潮州歌册是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清初,盛行于清末至上世纪50年代,范围大致包括现今粤东潮汕三市(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市的海丰、陆丰,梅州市的丰顺、大埔,福建漳州市的东山、诏安、云霄以及台湾南部、澎湖列岛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各国潮人聚居区。在闽南地区也称作“东山歌册”。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大型图书《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潮州歌册卷》全七十册,共收录了歌册种,余卷,这是潮州歌册第一次公开整理出版,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是为研究地方曲艺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当然,现今尚有歌册散落于民间,而已散佚的更远大于辑录的。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曲艺项。

潮州歌册《扫北征东》

作为一种说唱文艺,潮州歌册类似于弹词,但与弹词以及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一带的木鱼歌有所不同的是,说唱时没有乐器伴奏,缺乏固定的音乐规范,它的演唱,实际上是一种依着字音的高低曲折来行腔的自由“读唱”[1]。它的格式通常是“七字一句,四句成一组,每组押韵,连续同韵,也可以转韵,都是潮州的口头韵,浅白,顺口,多用平声。”[2]一册在手,略通文字的人都可以读唱,所以除极个别情况外,基本没有专门演出的艺人,也不用固定场所,一人读唱,其他人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干活,娱乐工作两不误,所以深受“女主内”家庭特点的潮汕妇女的欢迎,被称为“女书”,“闺中文学”,“潮汕女性文学”,其最大特色是具有女性文化的特质。学者根据前人研究,梳理总结出潮州歌册的特质有如下几方面:歌册主要通过女性谱系传承;传唱者是女性;在女性间流传;体现了传统女德教育观念;是女性的娱教方式等。[3]由是可知,潮州歌册是我国一种比较特殊的地方曲艺和民间文学形态。

研究显示,对潮州歌册的搜集与整理始于上世纪20年代。解放后50、60乃至90年代,潮州歌册部分现存作品三次得到了搜集和重印,其中潮籍学者薛汕(-)在搜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曲艺遗产上不遗余力,居功甚伟,如果没有他,也许就没有后来《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潮州歌册卷》的出版[4]。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谭正璧、谭寻出版《木鱼歌·潮州歌叙录》,薛汕写有《书曲散记》,较早研介了这一地方曲艺;90年代初,饶宗颐先生倡导“潮州学”后,潮州歌册研究得到重视,本土学者马风、吴奎信等出版相关专著;近10年来,学者从方言、民俗、社会史、女性文化、民间文学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队伍不断加大,已有年轻学者以此为题目做硕、博论文;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民间文学,潮州歌册甚至被写进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引起了域外文学研究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1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