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英SA史密斯百年后的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http://m.39.net/pf/a_4603889.html振文按: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A.Smith)生于年,现为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年至今),曾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比较史教授(-),并曾在埃塞克斯大学历史系任教近30年(-)。本次推文,是史密斯教授年的一篇研究综述,由王子晖副教授翻译。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美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学者对俄国大革命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作者指出,当代学者研究俄国年革命的一大趋势,就是将其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的背景之下,由此大大扩展了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后现代史学的影响下,革命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人类学转向”以及“现代性学派”的暴力批判论。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比如革命中的民族问题、革命的地域差异,以及革命中的精英、农民、工人、白卫*、东正教会的不同立场和命运等。作者认为,尽管西方学者对俄国大革命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对相关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却减少了。大多数西方学者将革命视为暴力循环的开端,而非创建更美好世界的有瑕疵的尝试;他们从西方的人权话语出发,批判俄国革命的可怕代价,但是却忽略了分配正义、社会经济平等、共同利益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在作者看来,如果历史学家仅仅从道德立场将俄国革命概括为暴力与苦难的历史,那将是毫无创见和极为偏颇的,因为它无法解释为何俄国社会主义的理想吸引了数百万的民众;学者更应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10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知识中药三字经
- 下一篇文章: *徐静蕾都搞不定的ldquo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