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尤利西斯》问世周年#

自年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推出《尤利西斯》初版预订开始,这部意识流小说开山之作就开始了它的百年传奇之旅。自年由萧乾、文洁若合译的首个中译本问世开始,这部“天书”又开始了它在中文世界里的奇幻漂流,太多的作家、读者因为其难,知难而退。作家鲁敏却在近期迎难而上读完了全本,并且仿该书第十七章的“要理问答”模式,写了一份“初读感想”。在她看来,乔伊斯在这本书中的结构大法,文体试验大法,无限延伸与狂放联想大法,对于日渐陷入现实主义、陷入当下写作惯势中的写作者大有裨益。贯穿全书的那种击碎感,回归文学童年的游戏意味,以及某种大荒大无感,于读者而言也是绝佳体验。

鲁敏

小文仿《尤利西斯》第十七章的“要理问答”模式。请原谅这份随意。戏仿与模拟,本就是《尤利西斯》的惯式手法,也算是某个角度的适配吧,最主要的,是想避让开专业研究者评写《尤利西斯》的煌煌大道。这只是一份来自路人读者的初读感想,除了参照书中译序与附录,未做任何功课。作此游戏小文,实乃不惧无知,不惧肤浅,也请看官多多包涵则个。

Q1

不是老早(金隄节译本年出版。萧文全译本年出版)就有了吗,以前为什么没读?

纯粹就是给“天书”之说给吓的,从没打开过,总认为读不动、读不懂,一准浪费时间。估计许多读者跟我是同等心理,先自就打着长揖、底气不足地绕道而行。时间长了,就觉得,得,这辈子不想这事儿了。所以啊,《尤利西斯》这高头讲章、仰视得帽子掉地也不得见的定位,一代代的,真是无形中劝退了多少“听劝”的呀。就昨天,我跟一友人谈到此书,对方还在直笑,别读啦,有用吗,看看外面秋光不好吗。

Q2

那怎的,又读起来了?

说到底,还是一种中年人的倔强与*气,或者身为读书人的某种自我价值维护吧,好歹也是二十世纪生人,它可是百年最佳英文小说之首啊,怎么着,这辈子真就闭着眼死也不碰?临了不有点亏心嘛。

当时正好中秋国庆两个假期在望,而译林这个百年纪念珍藏版也着实富贵逼人,是朱赢椿老师设计的,纸质富有手感,据说是某种按张论价的进口水纹纸,还收进了大师马蒂斯专门为《尤利西斯》画的插图二十二幅,套函里还附赠有圣徒马可狮子形象的*铜书签、取材于爱尔兰国宝《凯尔经》的彩色藏书票、都柏林漫游地图、《乔伊斯的爱尔兰音乐》CD等,三面书口滚金,滚金上还有立体雕花加乔伊斯签名,放在暗室中都可以闪闪发亮了,绝对可以做传家宝。不免是想着,都传家宝了,将来也要能跟孙辈们含糊地说个一句半句的吧——我可不愿剪贴百度。那在它问世一百年的当儿,翻翻,也是个交待。

就坐下来开始读了。心里半真不假的,觉得差不多翻几页就收手吧,意思到了就行。

詹姆斯·乔伊斯与《尤利西斯》百年珍藏版

Q3

那后来是到了什么意思?

大概读到第四章吧,七八十页那边——布卢姆上街买羊腰子、给他还未起床的妻子送去她情郎约会的信件——我翻看了下总页码:,既是一种预感,同时也下了决心,我会读完,我要读完。这个决心里,也不排除文洁若、萧乾的两篇序言、人物表、乔伊斯大事记等附件的综合影响。这些附件是高深的,夹带无数史料,当然也仍在强调其难其涩,但我有了七八十页的体验在前,心里有数,不怕了。后来我请教了译林社责编王珏老师,问到《尤利西斯》正文的电脑统计字数:55.8万,注册字数:30万。看看,这的确不算太吓人,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于是,打九月中旬始,不玩耍不刷屏,除了正常工作干活,只死磕这一本书,到十月上旬,一个月左右,读完正文。不排除有一口气读完的赶时间成份,开了好些个夜车,包括上班我也背着(混合着受难与骄傲的心理,肩膀上死沉,带着棱角在地铁挤挤挨挨,而没有人能猜到我包里装了什么),因为下班后为错开晚高峰,我会在单位呆到七点半样子,整层楼安安静静,正合适。

Q4

一个月,听起来读得太快了呀,你精读还是细读啊?

其实定定心读,室内油瓶倒也不扶,窗外鸟鸣照听不误,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耗时费力。萧、文的译笔平实通畅,注释仔细极了(这个后面再谈,实在太仔细了,以致令人苦恼)。当然远远不能说是讲精读,只是按部就班、顺顺溜溜读了一遍。还发现了一个疑似勘校上的差错,也可能是我理解上的局限,待查——P最后一行,“归根结蒂,他干脆就是大家所说的偷你的思维那号人,他试着步这么说。”不知是否多了一个“步”字。

Q5

这也不说明什么,最多说你“看”了一遍这些字。且不罗嗦这些,阅读体验到底怎么样?

太重了。这导致躺下来读已不可能了,举不动。把腰部垫起、斜搁在肚皮上是一个常态,每一秒钟都感到它结实实的份量。每一次翻动,尤其刚开始和快结束,因为左右页码相差太大,真是害怕侧封会吃不消而断开。当然这也是外行的无知,圆脊的设计科学结实,实无需担心。昨天想想有点好奇,称了一下,家里的弹簧称不够精准,带到超市过了下电子秤,连着套函:克。我后来问了下,通行版的要轻一些,但也有三斤多(克)。

除了拿着太重、前后看注比较麻烦,其实也不算多么特别的阅读体验。硬着头皮读的、比这读不下去的书,多了去。何况它这里还有如此强大的注解,就像嚼碎了的喂养,像给你驻着拐棍,像课堂上不断敲着黑板要你注意。这自然谈不上多么愉悦,但大家所恐惧的什么看得懂看不懂,其实并不存在。包括最难以把握的,用这十八个章节来呼应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平行结构,也在书后的附录注解里有严谨周到的说明。包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1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