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普洱茶怎能不了解山头,带你走进普洱的那
近年来,普洱茶成为了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经久耐泡,越陈越香”的特点,独立于其它茶类,茶叶中蕴含的众多功效,引无数人追捧。但对于许多刚喝普洱茶小白,在和朋友喝茶时或在茶台上经常听到这样的介绍“这款是某某山头的茶”,老茶客们侃侃而谈,自己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清楚是在那个位置,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份普洱茶的产区分布图,让你快速了解普洱茶的主要产区。 根据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关于普洱茶的定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而在云南境内,人们根据地域上和产茶品质特点的差异性,将普洱茶的茶区分为三大主产区:普洱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我们就从这三个茶区来了解普洱的名山名茶。 (普洱茶名山参考图) 普洱茶区 概述 普洱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全境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8.3%,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境内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正是这种独特的环境与气候,让茶树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李仙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大面积生长,从而造就了普洱境内茶树种群的丰富多样。 普洱下辖九县一区,每个地方都种茶、制茶、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先是在年科学家发现了距今万年茶树远祖——宽叶木兰化石,到今天拥有年历史的镇沅千家寨茶树王,再到拥有多年历史的邦崴古茶树,无不证明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今天,我们就去寻觅普洱茶的“源头”。 (普洱茶区茶山参考图) 景东县古茶树分布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普洱市北端,古称“猛谷”,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从地理位置看,景东县城夹在无量山与哀牢山两个山脉之间,其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因此,景东的茶园全在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山脉中。 (景东县地图) 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老仓福德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龙乡,主要分布在无量山东坡。海拔—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1.6—14.6℃,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棕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邦迈、义昌。 茶山现状:共有茶园面积2万余亩,其中有古茶面积近亩。古茶园呈块状分布,稀疏种植,多在村寨边以茶粮间作为主。茶树品种有7-8个之多,勐库种、大理种、过渡性、野生型等,相互杂交产生诸多新变种,这也是无量山、哀牢山古茶品种的特征。树龄大多为数百年、上千年。 茶质特色:茶气充盈,汤质饱满,回甘持久,有无量山北部茶的山韵特点。 金鼎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自治县西部,分布在无量山西坡,澜沧江北岸的深山密林里。海拔—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0.6—14.5℃,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沙性的红壤和*棕壤,有机质丰富,透气透水性好。 主要产地: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金鸡林、公平、岔河、勐令。 茶山现状:共有茶园面积6.6万余亩,其中有古茶面积近亩。古茶园零星分散,多在村寨边、房前屋后种植为主,部分茶园茶粮间作,茶树密度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质优良,树龄大多为数百年以上。 茶质特色:苦显涩弱,苦能化甘,汤质饱满,山韵明显。 漫湾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漫湾镇,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海拔—米,年均气温13.8℃,年降水量毫米左右。土壤为红壤和*棕壤,夹有未风化石砾。 主要产地:安召、温竹、漫湾、保甸。 茶山现状:共有茶园面积余亩,其中有古茶面积亩。代表性古茶园有安召古茶园、窝落地古茶园、中山箐古茶园、王家箐古茶园等。本区同样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稀,管理粗放,漫湾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 茶质特色:茶气清香,苦显于涩,苦能化甘。 (漫湾古茶树) 御笔古茶山 茶山地理:御笔古茶山是景东县境内最南端的古茶山。东北依靠无量山主峰,因区内有座笔架山而得名。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山心、丙必、清凉村、山冲、*草岭。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文井镇山心村茶,锦屏镇山冲村生态茶。茶园管理一般,树势生长较强。御笔古茶山现有百年以上茶树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涩较重,回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山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茶山地理: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位于哀牢山西坡中上部,一般指景东县花山乡—大街乡—龙街乡这三个同处哀牢山西坡境内的古茶山。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2.6-17.6℃,年降水量-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棕壤。 主要产地:东山、和哨、大街、气力、三营、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茶树零星种植,管理较好,长势较好。本区是哀牢山古茶区,同时也是历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马古道遗迹。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甘,汤质饱满。 镇沅县古茶树分布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处于横断山脉纵谷区东南余梢,云岭余脉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纵贯全境,归属亚热带季风区内,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差异突出,形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3种气候类型。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多种气候类型,也造就了镇沅县的高品质茶叶。 (镇沅县地图) 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 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 振太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振太乡,无量山西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山街、抬头、界碑、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梨。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此古茶区种茶历史超过年,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树种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叶茶。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 老乌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老乌山古茶山位于镇沅县按板镇西南,是无量山众多支脉中的一条山脉。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1-15.2℃,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棕壤。 主要产地:文立、罗家、那布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文立村文立大茶树。老乌山是高海拔无量山系代表,当地彝族种茶历史超过年,茶叶品质优良,古茶山的“藤条茶”因茶叶的品质上佳,也逐渐被茶商茶客所追捧。 茶质特色:条索肥壮、芽头肥大,苦能回甘,汤质饱满,香高馥郁。 (老乌山古茶树) 田坝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田坝乡和按板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 主要产地:李家、盆河、民强、瓦桥、按板镇的联盟村。 茶山现状:古茶山面积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代表品种有民强村的大叶茶。百年以上古树尚有数百亩,茶园管理中等,长势较强。 茶质特色:苦显涩若、回甘持久、山野气息强。 勐大古茶山 茶山地理:镇沅县勐大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大井、文况(砍盆箐)、文蒙、文开、文卜。 茶山现状:古茶山面积约公顷,呈块状零星分布。茶园管理较差,茶叶品质优良。代表品种有文况村砍盆箐茶,砍盆箐茶外人知之不多,但在当地享有盛誉,价格一路上涨。 茶质特色:芽头肥实,汤金*明亮,苦涩味略重,香气纯正,滋味浓厚。 马邓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者东乡,是彝汉混居区,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代表性植株有麦地村大绿茶和马邓村老马邓茶,现有迹可循的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年前。 主要产地:麦地、马邓。 茶山现状:马邓古茶山清嘉庆年间开始种茶,现有古茶园面积近亩,呈块状分布,茶园管理中等,树势较强,生产烘青茶和晒青茶,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绿茶的优质原料。马邓茶是镇沅传统名茶,绿茶茶质醇厚,香气明显,享有盛誉。 茶质特色:杯底留香,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汤中带甜。 景谷县古茶树分布 景谷县景谷乡也被誉为“茶祖之乡”,是迄今唯一发现有宽叶木兰化石的存在地。其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通过,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低海拔的峡谷地区到高寒山区,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五种气候类型。 (景谷县地图) 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 文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分布于景谷县景谷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和*棕壤。 主要产地:文山、小景谷、文召、云盘、文联、团山、文东村。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文山村勐库茶和云盘村红橄榄茶。茶园管理中等,长势较强,古茶园分布广泛,茶树生长状态较好。在苦竹山、文山顶等地保存了一些树龄较高,品质较好的古树。 茶质特色:山韵较好,汤质饱满,香气幽长,汤水甘甜。 (景谷苦竹山) 秧塔古茶山 茶山地理:景谷秧塔古茶山位于民乐乡,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毫米,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相对湿度78%。海拔~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大村、白象、桃子、民乐。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为大村秧塔大白茶,白象村大叶子茶,茶园管理中等。 茶质特色:芽叶茸毛较多,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莹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甘。 墨江县古茶树分布 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早在清道光四年(年),墨江就从绿春引进茶树种植。据史载:县内碧溪区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曾列为清代贡品,新抚区所产“迷帝茶”以其独特的清香很受消费者欢迎。墨江地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干湿季明显。 (龙坝古茶山) 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 须立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须立贡茶古茶山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 古树现状:茶山面积约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茶质特色:杯底留香,苦不显,带涩,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 龙坝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年降水量mm,土壤为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 古树现状:茶山面积约公顷,呈零星状和块状分布,代表性植株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茶质特色:条索细长,苦显于涩,苦能化甘,汤质饱满。 通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属于哀牢山西岭古茶带,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mm,土壤为红壤和*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茶质特色;条索肥硕,白毫显露,汤色*暗明亮,橙*里显出褐红,香气浓郁。 坝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mm,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羊八寨、老朱寨、老彭、骂尼、大山梁子。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茶质特色:色泽墨绿油润,银毫显露,汤色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带蜜糖香味,叶底柔嫩匀亮。 迷帝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mm,土壤为红壤和*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 古树现状:迷帝茶区的新抚乡属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现有茶园8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万多亩,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 (迷帝贡茶古茶山) 景星豪门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mm,土壤为红壤、*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宁洱县古茶树分布 宁洱县是古时茶马古道的重要走廊,今天在境内还存有三段茶马古道遗址,分别是茶庵塘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和孔雀屏茶马古道。宁洱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海拔为.7—.1米,气候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9毫米。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棵,树龄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困鹿山古树) 澜沧县古茶树分布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立体气候明显,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 (景迈古茶山) 景迈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东古茶山、 东卡河古茶山 景迈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迈县惠民乡,是现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常年平均气温16.5-19℃。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金区域。 古树产地:景迈(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现状:景迈山古茶园面积有2.8万亩,呈块状分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代表品种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迈村古茶。景迈山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茶树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和其他树木混生。同时景迈山高龄古树(年)存量较大,是我国十分珍贵的古树茶资源地。 茶质特色:汤色明亮,香气密香,滋味醇厚,回甘持久 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澜沧县富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红壤。 古树产地:那东、小坝、南滇。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公顷,茶树多在村寨边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东村那东老茶树和小坝村大平掌大茶树,邦崴过渡型茶树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质特色: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重饱满,滋味浓烈。 (邦崴古茶山) 文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澜沧县文东乡,海拔-米,常年平均气温14.5-16.0℃,年降水量1毫米,土壤为红壤和*棕壤。 古树产地:小寨、帕赛、水塘、栘树。 茶山历史:小寨佤族种茶历史超过五百年,帕赛汉族种茶也有近五百年历史。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96公顷,呈块状分布。茶树散生,茶粮间作。古树、小乔木、新茶混种。代表品种有小寨村老茶树,帕赛村老茶树,茶树长势较好,品质优良。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兰香高扬,回甘较快,汤质饱满。 东卡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澜沧县东朗乡大平掌村,距离县城21公里。海拔米。土壤为*沙壤。 古树产地:大平掌村 茶山现状:茶树生长与村边山梁和山坡上,多数与林木共生,生态环境良好。古树大都自然生长,没有人为矮化。 茶质特色:苦较明显,回甘较快,茶香高扬,汤质饱满,汤中带甜。 孟连县古茶树分布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地处怒山余脉,地貌以山地为主。南北部多高山峻岭;东西部偏低,多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为19.6℃,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孟连县地图) 腊福古茶山、芒中古茶山 腊福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连县勐马镇腊福村,海拔米。离边境只有几公里路程。土壤为*棕壤。 茶山现状:熟悉普洱茶山的人可能会听说过腊福大黑山野生茶,而对腊福大寨附近的栽培型古树了解较少。腊福古茶分布较为分散,以旧寨周围为多,保留了一些树龄较老的古茶树,综合品质较好。 茶质特色:山韵较强,苦涩较重,香气明显悠长,汤中带甜,回甘较好。 芒中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孟连县娜允镇景吭村,海拔米。 茶山历史:娜允古镇是孟连宣抚司所在地,土司府至今保存完好。芒中的古茶园即是孟连傣族土司的御用茶园。 茶山现状:芒中古茶园虽然茶树并不高大,但是生态环境较好,茶树和其他树种共生,采摘适量,保证了茶树的品质。 茶质特色:山韵较强,苦涩较弱,苦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 西盟县古茶树分布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怒山山脉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佛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西盟县西部,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近毫米。海拔-2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1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道地药材与产区分布经典整理
- 下一篇文章: 我们已经污染了15以上的土地,修复土壤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