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种黑暗
我得承认这是标题*!我从未读完过一百本书。 在市面上浩如烟海的彩色纸片中挑出一百本并且全部按时读完是种什么体验,如果有机会,我想问问老王。 我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一百本书”这个计划,17年是决定实行的第二年。想法源于某次苗王谈话中,苗说老王的目标是每年读书一百本。当时还是脑残粉的我,暗自记下了,可惜这两年均只读了寥寥半数,如今那层滤镜洗掉后,读书这个习惯没了个目标,就更加拖沓,基本充当了睡前故事的角色。 连总结都拖到了18年。 头一年的时候,我读书很没有计划,基本是照着老王长草的豆瓣书单往下刷,各种类型掺杂。去年倒是摸出些个人喜好,方向更加局限,几乎是扎入某个类型或作者,好处是可以在书店准确找到自己感兴趣且不太垃圾的作品,坏处嘛,就多得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从科幻开始说起,最喜欢的还是的石黑达昌《冬至草》,它的故事很贴近现实,几乎不用一点“科幻”背景就能轻松阅读。取材多从医学角度展开想象,冷静地笔触反而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子分类第二位:小川一水的《时砂之王》是唯一令我熬夜看完的故事。阅读之初,我还另寄了一本给朋友,我俩看完后都很喜欢! 故事比较简单,讲未来人类与机械生物在历史中战斗的故事,在不同时间中作战。其中一个智能生命体对人类产生怜悯之情,不惜脱离队伍,在千年的时空中拯救人类。不得不说实在有些套路。但热爱DW的我,又被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情怀戳中了。 加之去年在科幻活动上见到了小川一水本人,温柔严谨,据说还在演讲上拿出小本本认认真真给读者推荐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与日本作者....刷爆好感! 另,推荐一篇有些年头的中短篇,《月亮飞蛾》,设定大于故事,但设定十分戳人。 确实去年没有特别特别震惊我的科幻作品,新出版的一些也就那样。之后很大的惊喜来自《失明症漫记》,读过后又反复看了几遍。 又陆陆续续补上赫拉巴尔的几本,非说推荐就推荐《我曾侍候过的英国国王》吧,一口气读完,主人公从在底层摸爬滚打到独自生活,像看了部老电影。 以及奥尔罕·帕慕克的《天真的和伤感的小说家》,比起他其他更有名的作品,我更喜欢这一部,很真诚地谈了谈作家与作品这件事,无论读者还是写作者我觉得都能看看。 国内就推荐《三个胡安在海边》与《大胆使用了绿色》。 前者是细腻又真实的游记小说,每个风光或故作风光的人背后的隐痛与洒脱;后者为各种小人物组成的北方浮世绘。 前者骚柔,后者凶狠,偶尔又都挺浪漫。 你不想看郑宸的书也行,请去看看他的脸! 科普书买了好几本啊!一本都没看完!今年的总结再说吧,科普书越做越贵了,快要看不起了。 哦对了,勉强算是科普的《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也可。读时特别想去冰岛、挪威、丹麦或者瑞典,去边陲之境没人的断崖上等待海怪。 没有什么新奇的。读书开始以前上课偷摸着看最畅快。 去年年初,我终于注册了豆瓣(之前都是只把它当成视奸老王的工具)对于标记癖来说,说不定又能激起些兴趣。 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都可以读一读,哪怕仅仅是看看其他人眼中的世界。 我已经能体会到太宰治为了一件鼠灰色细条纹的麻制和服,就能勉强自己活到夏天的感慨了,希望你也可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