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图书馆首批百部经典介绍第六期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尚书》系后人伪作。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有三种分类法:

四种说:典、训诰、誓、命;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

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来自“可能是孔安国所撰”的古文尚书序。

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来自孔颖达监修的尚书正义。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史书,是古代档案资料选编,保存了许多上古时期极为重要的史料。相传古者《书》三千余篇,孔子删焉,上断自尧,下迄于秦,几百篇。又作《书序》揭示作者之意,排安先后次序,这就是《尚书》。它对史实的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交待,无不精切;记“言”则有论有据、有说明、有要求,记“事”则有因有果、有过程,记“人”也有名有姓、有典型、有事例,完全符合后世对文章写作的规范性要求。由于历代学者的重视,在对《尚书》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等不同流派,这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学和史学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古代的学风也有很大的影响。

仔细研读这部著作,可以从中学到儒家的人生观、社会观、天人观,这些观点都是极积的,向上的。就人生观看,儒家对己是极积完善,对人是热心成全和“济利”。对社会,儒家是极积参与,热心治理,责任心极强。这样良好的品行,既是儒家的天道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是儒家自己为学为人风格的精辟概括。   阅读此书,你收获的将是一份丰盛的精神粮食!

                







































有效治疗白癜风
有效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