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的异化和拯救
308治疗 http://m.39.net/pf/a_8078477.html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虽然是一部名著,但是,这个荣誉仅是文学史意义上的,不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当然,这怨不得思想史家。传统的思想史叙事“录取”标准不是妙笔生花,而是原创思想。《儒林外史》,如以其标题所暗示,不过是上不得思想史大雅之堂的文人学界的逸闻趣事。如论全书展示的儒学人物,既无关理学名臣,也没有涉及汉学大师,都是没有任何传统思想史意义的下层士人,自然难入思想学术史家的法眼。一部事关儒林之史,竟然和当日的儒学主流如此疏远,这未免让后世推尊吴敬梓的主流学者有点尴尬。 大概从二十世纪初年胡适之开始,学者就试图通过强调它和清代思想学术史上的重镇——颜李学派的关系,来提升吴著的思想史意义。不过,他们所找到的证据仅限于两者在对待礼乐兵农上的相似态度。而礼乐兵农,严格地看,仅是颜李学派思想体系的一个枝杈,也只是《儒林外史》对十八世纪儒家文化批判的诸多丰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仅从颜李思想和《儒林外史》某些片段相似性来展示后者思想史上的意义,与其说是提升吴著的重要性,不如说是削足适履,对吴著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无视和扭曲。 既然如此,我们当如何理解吴著和十八世纪中国儒家文化相互关系?对这个问题,商伟教授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给出新的有说服力的诠释,在他看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看似讲的是“外”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d/10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贝计划第六十四期丨从小白到ld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