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郑正秋蔡楚生博物馆

从年诞生第一部戏剧纪录片《定*山》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历程。

为中国影史写下首部故事片的郑正秋,为中国影坛赢得首个国际大奖的蔡楚生,皆从潮汕大地走出。

以他们为代表的早期潮籍电影人,缔造了中国影史上的多个“第一”,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就背后,渗透着潮汕文化的深刻影响力。

如今,在潮籍电影先驱的原乡,拥有了一座以电影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藉着大师风采,体味老埠的百年光影情缘,窥见中国电影发展的流金岁月。

△电影博物馆外观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汕头市金平区安平路46、48、50、52号

建筑层数:4层

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类型:仿西式折中主义骑楼建筑

青出于蓝,飞跃国际

两代电影宗师的人生轨迹

原籍潮阳,生于上海;

弃商从影,扬名沪上......

回顾郑正秋、蔡楚生两代电影宗师的人生轨迹,

发现有不少相似之处。

年,他们在电影业繁荣的上海滩聚首,

随即谱写了一曲关于情谊与传承的动人乐章。

△青年时期的郑正秋

△电影博物馆-郑正秋雕像(雕塑家林任强作)

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一生编导影片40余部,

代表作有电影《难夫难妻》、

《孤儿救祖记》、《姊妹花》等。

被夏衍誉为

“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的郑正秋,

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

真正走进电影行列应是在年。

这一年,

他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青水情波》电影海报←、《姊妹花》时工作之余留影↑、《自由之花》电影海报→

△《战地小同胞》剧照

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周剑云、

郑鹧鸪、任矜苹等成立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创办明星影戏学校,

由郑正秋任校长,

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学校。

郑正秋始终以发掘和培育影坛人才为己任,

关照后辈影人有口皆碑。

其中,与郑正秋感情最深的当属潮籍同乡蔡楚生。

△青年时期的蔡楚生←、年的蔡楚生→

△蔡楚生自画像

蔡楚生(-),

著名电影艺术家,

一生自编、自导和与人合作编导的影片26部,

创作电影剧本12部,

代表作有电影《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蔡楚生视郑正秋为他电影道路上第一位、

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

△蔡楚生在伦敦泰晤士河上(年)

△蔡楚生在苏联

他们共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郑正秋却如父如兄,

在电影艺术上不断启发、引导和鼓励年轻的蔡楚生。

因郑正秋的赏识,

初到上海发展的蔡楚生得以加入

明星影片公司担任副导演及美工师,

几年间协助郑正秋输出了《战地小同胞》、

《桃花湖》、《红泪影》等6部影片。

△年,蔡楚生与家人在西单舍饭寺12号院子里

△年,蔡楚生全家合影

蔡楚生回忆,

与老师常常一起出入电影院,

郑正秋告诫他,

切记拍电影首先要观众看得懂,

万万不可自我陶醉,

叮嘱他留意影院中观众的反应和他们离场时口头的评论。

取材方面,要“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的主张”,

为大多数观众中的弱者和穷人鼓与呼。

坚持“良心的主张”与观众导向的电影创作,

是蔡楚生从老师处继承的宝贵经验,

而他更青出于蓝,

走出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海报←、《渔光曲》电影海报→

△《南海潮》剧照←、《共赴国难》电影海报→

△《南国之春》影讯

△《共赴国难》电影海报

△《新女性》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上下拉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d/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