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板可随时重印,初印数量不必多,而真正重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前言 绝大多数私刻书板在印刷一次之后就存放于家族中某一空閒之处,听任时间、自然和人为的损耗,每副书板的总印数一般很低。综上,中国古代雕板印刷的特色和优势是每次不必多印,但可随时印、多次印。“寿之梨枣”即是对这一特色和优势的高度概括。但是,从明清私家书板保存的实际情况来看,“寿之梨枣”本身是一悖论:“寿之梨枣”意味着不易消亡,而听之任之,反而更易消亡;保存书板主要为了重印,而絶大多数私刻文集并无重印机会;书板在完好时无重印机会,到重印时往往已多残缺。这些认识对了解明清书板、书籍的流传有启示意义:其一,明清私家刻书多,但书板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虽然“授之梨枣”,但不能“寿同梨枣”;其二,明清私家刻书多,但印本流传下来的也不多(此相对而言),因为既然藏板,可随时重印,初印数量不必多,而真正重印的机会又很少,故最终每种书的总印数都不多,其长久流传于世的概率也就不大。 一、书板损坏、散佚的原因 1.买卖 旧版片的买卖,也是私刻书板损失的一大原因。一些书商或藏家好收购旧板片以印书。如毛氏汲古阁的书板后来有一部分归了扫叶山房四。又据《清代文字狱档》:“《唐律分注》板片,据供卖与省城二酉堂书店。”伍民国初年刘承干购入板片十餘种,均刻于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包括朱氏《结一庐丛书》、黄氏《清颂堂丛书》的书板,其中最久远的是刘氏购入之前六七十年所刻。有的书板售归书坊后,遭改头换面,如来集之家刻本《倘湖樵书》的书板,售归书坊后,书名被改作《博学汇书》继续刷印。买卖不必然造成书板损毁,但增加了损毁的风险。有的书板在买卖之后,会被削板再刻。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前板已毁。 2.主动烧毁 上述火灾指被动烧毁,而主动烧毁书板的情况亦有,主要是因担心违碍。例如,《清代文字狱档》载:“据陶士伦供:那《荣木堂集》书板因年久搬移,散失甚多,留存无用,又恐书中或有违碍,劈碎烧毁。” .挪作他用以书板当柴烧 《清代文字狱档》载:“李驎……所作《虬峰集》不知在扬何人与伊刊刻刷印,族中并无存留。所有书板亦不知何人何时送至兴化祠堂存贮,伊等族人从未取閲,以致看祠之李賡万认为无用之物,日逐劈作柴薪烧毁,止存原板一块。”此外,《歧路灯》载盛希援责怪其兄盛希侨未妥善保管祖上书板,希侨辩解。可见,除了当柴烧,书板还会被用来製作木屐。需注意者,也许有人认为偷盗也是书板损毁的主因之一。实际上明清私家藏板被盗的情况并不多(上表所列的例子中只有一条明确提到书板被盗)。私刻书板很难直接兑现为财富,且其数量多(往往有上百乃至数百块板片)、体积大、质量重,一般不易被窃。正因如此,书板往往被存放在家族中空閒而相对开放的处所(如祠堂、磨房及其他堆放杂物之处),而非深藏密室。即便是李渔这样以出版畅销书著称的书商,也不担心书板被盗,甚至认为书板可防盗。尽管“书板可防盗”未必是当时普遍认识,但此例应能说明,书板肯定不是盗贼心仪之物。 二、关于“寿之梨枣” 古人谈到图书出版时常云“寿之梨枣”。“寿之梨枣”表面意思指将文字刻在木板上可长久保存,但其蕴含的真正涵义实有两层:其一,书板可长久保存,如“寿之梨枣,勒诸贞瑉”;其二,书板可印书,印成的书也可长久保存,如“寿之梨枣,以广流传”。由于成本、用途等方面影响,私刻者初次不可能印製太多,而希望留存书板,多次印刷。“寿之梨枣”反映了古代私刻者的藏板理念:长久保存书板,随时按需刷印。这也是古代私家出版多选择雕板印刷而非活字印刷的主因之一。 但“寿之梨枣”只是明清私刻者的美好愿望,很难实现。其一,书板不易长久保存。《明别集版本志》中的个例子充分说明,书板能较好保存年者很少,年以上者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书板本身决定的:一方面,木材毕竟不像金石那样坚固耐久,易受火灾、水灾、虫蛀、风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书板往往被存放于家族中空閒而相对开放的处所而非密室,平时并不会得到特别的保护。上述时间久和保管不善是书板损毁的主因,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如此理解:“寿之梨枣”本身即决定了书板将会保存不善,因为古人认为,既然刻于木板(相对不易损坏),即可达到传之久远的目的,那么平时无需特别保护,而日常的忽视导致书板则更易损坏。 其二,私刻文集很难有重印机会。保存书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日后可随时刷印,但私刻文集鲜有重印机会,《明别集版本志》明确记载私刻文集重印的情况寥寥。原因为何?首先,需求不多。私刻本初印数多在二十至二百部之间一,这基本满足一般私家在一定时期内的需要。因此,除了特别流行的文集,私家刻印的文集通常在相当长时间内(如前所述,大致是19年)不会重印。其次,重印不易。一方面,必须达到一定印数纔方便开印。如《歧路灯》云谭观察想让盛希侨将其家藏书板印刷一遍,说:“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貲力不给。大约一块板得三十张,方可刷印一番,不然润板刷墨,不是轻易动作的。”要对一副藏板开印,每次最少要印三十部纔合算。印数越多,需要的人力、物力自然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久,书板常需修补。 前述私家刊刻的文集要19年后纔有重印机会,而书板10年之后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书板完好之时无重印机会,到重印时则往往都需修补。此外,由于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后书板纔有重印机会,那时决定书板是否重印者,往往已非私刻者或作者本人,而是其子孙辈。考虑到成本、分家、书板现状、图书用途等因素,子孙辈的重印愿望往往并不强烈。 结语书板损坏、散佚的原因有:战乱、火灾、虫蛀、时间久、保管不善和其他。“其他”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指时间久和保管不善。以上应是明清私刻书板受损的主因。此外,还有以下原因值得注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d/16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界止咳第一方,再厉害的咳嗽,新咳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