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一味中药——水(天水篇)上

参阅古籍,很难想象,水这个日常所见的东西,居然在本草系列古籍中是一个部的存在。

李时珍曰:水者,天一所生。

坎之象也,其纹横而为。

纵则为水,其体纯阴。其用纯阳。

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井泉,

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

甘咸淡苦。味之所入不同。

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

所当潜心也。

本草纲目将天水类分为十三种

水部

雨霜雪露水汤

春雨宜男。秋霜肃肺。雪能凉肺消痈*。腊雪则专杀诸虫。露还解暑退阳邪。花露则尤能润肺。

潦水乃轻清味薄。能除湿热瘴*。逆流则涌吐功多。可治风痰喉闭。甘澜水扬之万遍。不助肾邪。顺流水势善下趋。可疗腹疾。井泉新汲。煎之清热养阴。地坎为浆。服则除烦解*。阿井水疏痰利膈。麻沸汤通络行经。至若水有阴阳。配宜生熟。可使调和霍乱。通利三焦。(春雨得春生升发之气。有滋水生肝发育万物之意。

各种各样的水是不是感觉有点一头雾水?

没有关系,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解读。

先来讲——立春那天下的雨

(《拾遗》)

(时珍曰):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咸,平,无*。

夫妻各饮一杯,还立春雨水房,当获时有子,神效。(藏器)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时珍)

时珍曰:虞传《医学正传》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气,故可以主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妇人无子,是日夫妇各饮一杯,还房有孕,亦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1

梅雨水

洗疮挤,灭瘢痕,入酱易熟。(藏器)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气卑湿,五月上旬连下旬尤甚。《月令》土润潺暑,是五月中气。过此节以后,皆须曝书画。

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异他水。但以梅叶汤洗之乃脱,余并不脱。时珍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又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此皆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故此水不可造酒醋。其土润潺暑,乃六月中气,陈氏之说误矣。

1

液雨水

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液雨水之药(时珍)。

时珍曰: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百虫饮此皆伏蛰,至来春雷鸣起蛰乃出也。

1

潦水

(《纲目》)

时珍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韩退之诗云,潢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是矣。

甘,平,无*。

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时珍)。

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麻*连招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1

露水

(《拾遗》)

时珍曰: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甘,平,无*。

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怡,令人延年不饥(藏器)。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崇之药,及调疥癣虫瘢诸散(虞传)。百草头上秋露,未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肥肉悦泽。别有化云母作粉服法(藏器)。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育穴,治劳察,谓之天灸(时珍)。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藏器)。柏叶上露,莒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时珍)。

韭叶上露,去白瘢风,旦旦涂之(时珍)。

凌霄花上露:入目损目(时珍)。

1

甘露

(《拾遗》)

膏露(《纲目》)、瑞露(《纲目》)、天酒(《纲目》)、神浆。时珍曰:按《瑞应图》云: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怡,故有甘、膏、酒、浆之名。《晋中兴书》云:王者敬养者老,则降于松柏;尊贤容众,则降于竹苇。《列星图》云:天乳一星明润,则甘露降。以上诸说,皆瑞气所感者也。《吕氏春秋》云: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揭零之露,其色紫。

《拾遗记》云:昆仑之山有甘露,望之如丹,着草木则皎莹如雪。《山海经》云: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一统志》云:雅州蒙山常有甘露。以上诸说,皆方域常产者也。杜镐言:甘露,非瑞也,乃草木将枯,精华顿发于外,谓之雀汤,于理甚通。

甘,大寒,无*。食之,润五脏,常年不饥,神仙。

1

甘露蜜

(《拾遗》)

藏器曰:生巴西绝域中,状如汤也。时珍曰:按《方国志》云:大食国秋时收露,朝阳曝之,即成糖霜,盖此物也。又《一统志》

云:撒马儿罕地在西番,有小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如蜜,可熬为汤,夷人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此与刺蜜相近,又见果部。

甘,平,无*。

胸膈诸热,明目止渴。

(藏器)

1

明水

(《拾遗》)

方诸水。藏器曰:方诸,大蚌也。熟摩令热,向月取之,得水二三合,亦如朝露。阳遂向日,方诸向月,皆能致水火也。《周礼》明诸承水于月,陈馔为玄酒是也。时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纯洁,敬之至也。《周礼》:司氏,以夫遂取明火于日,鉴取明水于月,以恭祭祀。魏伯阳《参同契》云:阳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

《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注者或以方诸为石,或以为大蚌,或以为五石炼成,皆非也。按《考工记》云,铜锡相半,谓之鉴炼之剂,是火为炼、水为鉴也。高堂隆云:阳遂一名阳符,取火于日。阴遂一名阴符,取水于月。并以铜作之,谓之水火之镜。此说是矣。

干宝《搜神记》云:金锡之性,一也。五月丙午日午时铸,为阳煙;十一月壬子日子时铸,为阴遂。

甘,寒,无*。

明目定心,去小儿烦热,止渴(藏器)。

1

冬霜

(《拾遗》)

时珍曰: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性随时异也。干象占云:天气下降而为露,清风薄之而成霜。霜所以杀万物,消。当降而不降,当杀物而不杀物,皆*弛而慢也。不当降而降,不当杀物而杀物,皆*急而残也。白霜,曰皑。又有玄霜。承曰:凡取霜,以鸡羽扫之,瓶中密封阴处,久亦不坏。

甘,寒,无*。

食之解酒热,伤寒鼻塞,酒后诸热面赤者(藏器)。和蚌粉,敷暑月瘴疮,及腋下赤肿,立塞(陈承)。

新一。寒热疟疾(秋后霜一钱半,热酒服之。《集玄方》)

腊雪

(宋《嘉》)

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雪,洗也。洗除瘴疖虫煌也。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冬至后第三戊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煌。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蠢,岂非除虫煌之验乎。藏器曰:春雪有虫,水亦易败,所以不收。

甘,冷,无*。

解一切*,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痛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胆,仍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张从正)。煎茶煮粥,解热止渴(吴瑞)。宜煎伤寒火之药,抹瘴亦良(时珍)。

宗曰:腊雪水,大寒之水也,故治以上诸病。

1

冰雹

(音驳。《拾遗》)

时珍曰:程子云:電者阴阳相搏之气,盖气也。或云:雹者,炮也,中物如炮也。曾子云:阳之专气为電,阴之专气为霞。陆农师云:阴包阳为電,阳包阴为霞。雪六出而成花,電三出而成实。阴阳之辨也。《五雷经》云:電乃阴阳不顺之气结成。亦有懒龙鳞甲之内,寒冻生冰,为雷所发,飞走堕落,大者如斗升,小者如弹丸。又撕锡含水,亦能作雹,未审果否?

咸,冷,有*。时珍曰:按《五雷经》云:人食雹,患疫疾大风颠邪之证。藏器曰:酱味不正者,当时取一、二升纳入岔中,即还本味也。

1

夏冰

(《拾遗》)

凌(去声)。时珍曰:冰者,太阴之精,水极似土,变柔为刚,所谓物极反兼化也。故字从水,从。《周礼》:凌人掌冰,以供祭祀宾客。《左传》: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規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窍谷,泗阴互寒;其用之也,录位宾客丧祭。郎曰:藏冰以时,则雷出不震;弃冰不用,则雷不发而震。今人冬月藏冰于窖,登之以盐,是也。《淮南万毕术》,有凝水含作冰法,非真也。

甘,冷,无*。

去热烦,熨人乳石发热肿(藏器)。解烦渴,消暑*(吴瑞)。伤寒阳*,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擅中良,亦解烧酒*(时珍)。

藏器曰:夏暑盛热食冰,应与气候相反,便非宜人,诚恐入腹冷热相激,却致诸疾也。《食谱》云:凡夏用水,只可隐映饮食,令气凉尔,不可食之。虽当时暂快,久皆成疾也。时珍曰: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召杨介诊之。介用大理中丸。土曰:服之屡矣。介曰: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若此,可谓舌机之士矣。

新一。灭瘢痕:以冻凌频熨之,良。(《千金方》)

1

神水

(《纲目》)

时珍曰:《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甘,寒,无*。

心腹积聚及虫病,和懒肝为丸服。又饮之,清热化痰,定惊安神(时珍)。药。

1

半天河

(《别录》下品)

上池水。弘景曰: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时珍曰:《战国策》云: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注云:上池水,半天河也。然别有法。

甘,微寒,无*。

*痒,狂,邪气。恶*(《别录》)。洗诸疮(弘景)。主蛊*(《日华》)。杀*精,恍惚妄语,与饮之,勿令知之(甄权)。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挤痒(藏器)。

宗曰:半天河水,在上天泽之水也,故治心病*狂狂邪恶*。

旧一,新一。辟镶时疫:半天河水,饮之。(《医林集要》)身体白驳:取树木孔中水洗之,捣桂末唾和敷之,日再上。(张文仲《备急方》)

1

屋漏水

(《拾遗》)

辛、苦,有*。李廷飞曰:水滴脯肉,食之,成症痕,生恶疮。又檐下雨滴菜,亦有*,不可食之。

洗犬咬疮,更以水浇屋檐,取滴下土敷之,效(藏器)。涂抚目,敷丹*(时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f/1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