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音源韵国学小讲堂第一七四讲使东川
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使东川.江汉上笛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唐元稹元稹(年-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内河人(今河南洛阳附近)。中唐重要诗人。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德宗贞元九年(年)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历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贬江陵。武宗时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上。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有《元氏长庆集》。我们最熟知的诗句大概应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悼亡绝句,千古流传;“故乡千里梦,往事万重悲”思乡情深,感情真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构思巧妙,别有新意。 诗人在小年时节,到江汉之上,听到幽怨的笛声,写下这首《使东川》,文字简略,通俗易懂。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听说,在江汉边上听到的笛声最为忧愁,为了写游记,在小年这天,来到江汉桥上吟诗作赋。江上听笛,悠远凄婉,又带着淡淡的忧愁,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今晚听到这幽怨的笛声,从哪里而来?在月光明朗的夜晚,原来这随风飘落的笛声是从西县驿站的南楼上传来的。 静谧的夜色之中,竹笛之声,由远而近,丝丝缕缕,初不知从何处而来,细细地追寻,发现从驿站的南楼传来。驿站之人,一定有所思有所想,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怀念故人,不得而知。但听笛的诗人,感到心灵的共振,落寞寂寥、思乡思亲、仕途的不如意等等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百感交集,无以言表。 玉笛之声,或凄婉绵长,或轻快明丽,素能打动人心。更何况是在江上、在静谧的月夜。这首诗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情真挚,用词质朴。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颖源,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谋生,文学寄情。“国学小讲堂”旨在更广泛的视域推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原创,配有音频,可读可听。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国学经典同时,继续赏读优美的诗词。择优秀之作,审美赏析中渗透哲学思考,解读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掘其向善向上的精神内涵。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我一直在讲堂等您来,赏读经典、品悟人生。 颖音源韵 一起感受文化的魅力 颖音源韵好诗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cf/7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走近巨匠马三立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现代语言学大师耗尽半生的扛鼎之作,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