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国宝篇

它来了它来了!

湖南博物馆它来啦!

湖湘文明进程

湖湘文化奥秘

这里都有!!

最精彩的展馆和最神秘的文物

在这一刻解密!

1

//

宁乡县*材镇出土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

该鼎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是在器物的四周各装饰了一个又大又醒目的半浮雕人面。其实,器物上表现的对象,是有头、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兽的“超人”,躯干因器物平面表现的局限而隐去。

2

//

西汉早期

衣长厘米,通袖长厘米,袖口宽28厘米,腰宽54厘米年长沙马玉堆一号汉墓出土

印花敷彩是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轻薄方孔纱组织的高级丝织品上,进行印染加工而成。整通幅印,绘20组变形藤本植物纹样,其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及叶子彩绘而成。

3

//

象纹铜铙,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通高70厘米、铣间宽46.2厘米,重67.25公斤。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商代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器柄向下,而发声的铙体则向上,演奏时敲击口部,敲击起来声音宏亮。

整件大铙气势恢弘,使用时器柄向下,置于器座上而发声的铙体则向上,演奏时敲击口部,敲击起来声音低沉。同坑出土的另一件象纹大绕,经金相分析,含铜量为百分之九十八点二二,铅锡含量甚微,说明这两件铙均系红铜铸成,取其性能柔韧,重击而不易断裂,以适用于打击乐器。它虽然看似厚实笨重,制作却精细讲究。器物的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边还装饰有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器身的粗犷厚重和纹饰的繁缛精美、兽面的抽象神秘和象纹的写实鲜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

朱地彩绘棺在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之内,是套棺的第三层。朱地彩绘棺长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通体内外操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白等明亮的色调,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像。

每个面的纹饰图案都不相同,内容非常丰富,绘画技巧极其高超,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马王堆

汉墓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余件。

1

2

3

坐标:湖南省博物馆3楼展厅

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五十三张古琴,其出土或斫制年代自西汉至民国,前后延续两千余年,这些丰富的遗产无疑是中国古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逸响于湘江兮,堪比德于遗老”,在麓山的明月中,在湘水的余波里,琴声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同奏。希望本次展览能为各界人士开启一扇了解潇湘古琴文化的窗口,感受潇湘琴韵的独特魅力。

坐标:湖南省博物馆3楼专题展厅

众神世界——

馆藏神兽铜镜选介

无银无花不盛装——馆藏苗族银饰精品

文献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马王堆汉墓帛书集粹

陈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穿越千年万年令时光驻留,它们是我们民族如何存在的最好证据。

湖南,浩渺悠远的湖湘文明升腾而出,而这里正是湖湘文明宝库—湖南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l/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