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太平经出版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太平经 编著者:罗炽解读 定价:98.00元(精装)/65.00元(平装) ISBN:-7---5(精装)/-7---9(平装) 出版时间:-06 装帧:精装/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群众的基本诉求;向当朝统治阶级进献经国之方;并试图利用天谴和神谶迫使统治者改弦易辙,奉行天道,遏抑豪强外戚,敦孝劝善,重生乐生,从而消除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王室中兴。 作者简介 罗炽(—),武汉新洲人,湖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在易学、道教、佛教哲学、诗词、吟诵领域均有较高造诣。提出并论证了“中华易文化传统”说。湖北大学原*治与行*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大学学报》原副主编。导读(节选) 一、《太平经》之版本源流、成书过程考述《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出现和演绎史书上不乏零星记载,多带有一种传奇性的原始道教色彩。透过语境,我们可以寻绎出它产生的时空和历史必然性。汉代秦立以后,为迅速解除连年战争、民生凋敝、人口减少、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从恢复农业、发展生产、巩固新生*权的目的出发,刘汉*权采取了*老无为而治的思想路线,与民休息。是时,儒家思想尚未抬头,法家思想新遭贬黜,而*老道家思想适与道家神仙方伎派和阴阳五行学家以及巫*道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仙道思潮,得以在民间浸润流传。西汉中期,汉武帝刘彻在*治与思想路线上抓了两手。一是采取董仲舒奏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以授儒学,敕封五经博士,以复兴儒经;一是扶植董仲舒的今文经学,放任其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泛滥。武帝更令太祝建太一坛于长安东南郊,亲自祭奉道家太乙尊神,多次封禅泰山、祭祀后土,修甘泉宫奉祀太一及天地诸神,掀起造神运动。《史记·封禅书》载:“今天子初即位,尤敬*神之祀。”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故神仙方术与谶纬之学开始弥漫朝野。西汉中叶以后,名义上被独尊的儒学与遭罢黜的*老道学,竞相向宗教化蜕变已成趋势,而儒学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蜕变成宗教。《太平经》则是*老道学和民间方仙、巫*诸道以及阴阳五行之家向道教转型的理论先声。 关于《太平经》现世的传说和卷帙的传闻,首见于《汉书·李寻传》。本传记:“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治《尚书》,与张孺、郑宽中同师。宽中等守师法教授,寻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事丞相翟方进。方进亦善星历,除寻为吏。……寻见汉家有中衰厄会之象,其意以为且有洪水为灾。”因谏议哀帝:“少抑外亲,选练左右,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然后可以辅圣德,保帝位,承大宗。”是以被封为骑都尉,令其负责防汛。本传又说: 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忠可以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神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贺良等坐挟学忠可书,以不敬论。后贺良等复私以相教。哀帝初立,司隶校尉解光亦以明经通灾异得幸。白贺良等所挟忠可书,事下奉车都尉刘歆,歆以为不合五经,不可施行。而李寻亦好之。 史料表明:《包元太平经》原是一部谶书。《说文》云:“谶,验也,又征验之书。”因其多配以图形故又称图谶。《四库总目提要》谓“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史记·秦本纪》称卢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易纬坤灵图》)。据王明先生考证,《包元经》出世之前,当有一个民间“秘传的简草本”,王称之为“太平本文”。《包元经》应从中脱颖出来。《包元经》之命名,其典出自《春秋元命苞》:“元气之苞含,所以含精藏元,故触石而出,圣人一其德者循其辙,长生久视。”《包元经》现世于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前18),共十二卷,作者为齐人甘忠可。是书始传夏贺良、丁广世、郭昌三人,外加刘向,起码四人见到过此书。由于当时图谶尚未流行,而且预言又太过敏感,所以作者被刘向奏其“假*神罔上惑众”罪下狱致死,而其书则被藏于兰台。后来夏贺良等仍继续在民间传授此书。至哀帝初年,是书复现于官方,司隶校尉解光、奉车都尉刘歆、骑都尉李寻均见过。虽然刘歆仍坚持其父反对该书的立场,但它却得到了哀帝认可,一时下诏布告天下,称自己“再受命”,改元太初,自更名为“陈圣刘太平皇帝”,甚至连计时标准(漏刻)也作了更新。岂料昙花一现,仅一个多月,在宗儒大臣的反对下,哀帝又以“其言亡验”收回成命,并将夏贺良等下狱。夏贺良后被反对派诛杀。是书的流传又转入民间。 内页欣赏 目录 导 读 一、《太平经》之版本源流、成书过程考述(1)二、《太平经》之主要思想(10)三、《太平经》之社会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26)四、太平经之学术史价值(30)五、本书所据版本及选目(34)太平经钞癸部(补甲部)引言(37)神人真人圣人贤人自占可行是与非法(39)却不祥法(46)盛身却灾法(50)分别形容邪自消清身行法(55)修古文法(57)还神邪自消法(58)令人寿治平法(61)是神去留效道法(63)乙 部合阴阳顺道法(67)录身正神令人自知法(69)修一却邪法(72)行道有优劣法(75)名为神诀书(79)和三气兴帝王法(82)安乐王者法(86)丙 部分别贫富法(91)守三实法()事死不得过生法()五事解承负法()师策文()解师策书诀()努力为善法()分解本末法()乐生得天心法()件古文名书诀()四行本末诀()案书明刑德法()起土出书诀()三合相通诀()急学真法()去浮华诀()校文邪正法()丁部禁酒法()上下失治法()观物知[之]道德诀()解天黾九人诀()兴衰由人诀()戒六子诀()戊部学者得失诀()致善除邪令人受道戒文()占中不中诀()得道长存篇()己 部来善集三道文书诀()八卦还精念文()拘校三古文法()六极六竟孝顺忠诀()庚 部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写书不用徒自苦诫()衣履欲好诫()乐怒吉凶诀()不孝不可久生诫()见诫不触恶诀()为父母不易诀()苦乐断刑罚诀()音声舞曲吉凶()天乐得善人文付火君诀()天咎四人辱道诫()禁烧山林诀()三者为一家阳火数五诀()钞壬部文字大急十事不得污辱诀()附 录敦煌写本太平经目录()主要参考文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y/11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太原市图书馆举办典籍里的中国智慧
- 下一篇文章: 让古籍活下来,中华善本百部经典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