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年,对于甘肃省陇剧院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的确,从大型原创陇剧《大禹治水》立上舞台,到陇剧《官鹅情歌》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一新”“一旧”两台戏,让甘肃陇剧再现“高光时刻”。去年底,甘肃省陇剧院还捧回“国字号”荣誉,斩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系列的成绩,让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存乃至每一位陇剧人都深感“骄傲”。

陇剧是甘肃的独有剧种,近十多年来,继《官鹅情歌》《苦乐村官》《西狭长歌》“陇剧三部曲”后,一直未有新作问世,这也让陇剧人心里“沉甸甸”的。去年,在甘肃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陇剧院创排了大型历史陇剧《大禹治水》,主创人员几度赴甘肃临夏积石山实地采风,先后十六易其稿完成剧本创作,去年5月中旬进入排练,十月中旬登上省城舞台,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与此同时,陇剧《官鹅情歌》启动文旅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并且大胆起用年轻人挑大梁。王存表示,去年是“出人出戏”的一年,“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40多位中青年演员送出去培训,同时从社会上招考人员补充新鲜血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年轻人压担子,在《官鹅情歌》复排中,让赵丹、谭强两位年轻演员挑大梁。不仅如此,新创陇剧《大禹治水》也起用优秀中青年演员邵炳德领衔主演,三名梅花奖得主甘当绿叶配戏,这也展示了新时代陇剧人的胸襟和气魄,而且,在排练之初还延续了师带徒的传统,培养配备年轻演员出演B角,在去年十月试演出时,直接让年轻演员登台接受观众检阅,不仅给年轻演员成长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后备人才。”

“陇剧,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艺术的传承,一直是陇剧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年春节即将到来,谈到新年愿景,王存表示,陇剧《大禹治水》作为我省首部挖掘黄河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能够呈现在舞台上非常不易,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打磨提升。目前,我们已根据甘肃省内乃至国内戏剧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问题清单,在下一步的修排中逐条对照打磨提升。陇剧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陇剧的母体——陇东老道情历史悠久,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将从中汲取养分和精华,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力争把《大禹治水》打造成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陇剧精品。

“今年五月我们计划拉开《大禹治水》省内巡演的序幕,除了兰州,还将去陇剧的发源地庆阳和故事的发生地临夏演出。”王存还向记者透露,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已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像音像”工程是中宣部、文旅部共同启动的一项保护传统戏曲的工程,堪称中国当代戏曲界最高水平的集结,《枫洛池》录制工作也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平丽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y/1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