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2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编辑家任溶溶在沪离世享年岁消息一出,众多作家、网友纷纷发文悼念,回忆自己曾读过的任爷爷翻译或创作的童话作品。网友:做过一段时间故事妈妈,给孩子们讲国外翻译过来的绘本故事。有一本经典绘本《女巫温妮》,任溶溶爷爷翻译的用词生动恰当,引人入胜,其他版本远远不及,其实就是一些细节和遣词造句的区别,大师就是大师,这是位心有光,满怀爱的老人。网友:我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任爷爷的《安徒生童话》,任爷爷一路走好。网友:二三十年前看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现在依然有画面感,任老一路走好!网友:《安徒生童话全集》是我和书结缘的开始,爷爷一路走好。网友:小时候妈妈最喜欢读任爷爷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给我听。任爷爷一路走好!任溶溶久未更新的微博里也涌进了众多网友将童话故事带入中国的人很多人或许对这个名字并不那么熟悉,但提起《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夏洛的网》《小熊维尼》……谁都不陌生。而将这些经典童话带入中国的人,正是任溶溶。任溶溶自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精通英、俄、意、日四种语言,80年来翻译了数百部世界文学经典,成为万千中国孩子的阅读宝库。他曾两度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颁发的年度翻译奖,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不仅翻译了很多深受孩子喜欢的外国儿童文学,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童诗、童话和散文。他创作的作品有《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土土的故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等。几十年来,任溶溶创作、翻译的童书作品数百种,在国内销量远超千万册。半小时写出《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发表于年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年,这部童话作品还被搬上了大荧幕,以动画片的形式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见面,最终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年,《没头脑和不高兴》被列入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30本之一。故事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孩子,一个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一个永远是让他往东偏往西,还总是把“不高兴”当口头禅。△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画面。任溶溶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让两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缺点一下成了大人,去做“大事”,并为他们安排了一些出奇、惊险的际遇。——到头来,长大后的他们还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曾说,“我自己就经常‘没头脑’,‘不高兴’是小孩子经常说的话。”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任溶溶曾回忆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情景。这部作品主要是受俄罗斯童话的影响。年1月,我在南京西路上著名的“文艺俱乐部”——上海咖啡馆里为《少年文艺》赶稿。当时距离截稿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不快也不行,半个小时就写了多字。“任溶溶”是借用女儿的名字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任溶溶这个名字其实是他跟自己女儿“借来的”。“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出自己名字的秘密——任溶溶这个名字,是他跟女儿借来的。在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初,他经常需要用到很多笔名,那时恰逢女儿出生,喜不自禁的任溶溶索性将女儿的名字拿来我用,随着署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任溶溶也成为他和女儿共有的名字。对于任溶溶的这份“小心思”,有网友留言“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位父亲找到的最美妙的疼爱女儿的方式。”一直保有童心的人生活中的任溶溶是一位非常有童心的人。《环球人物》杂志在报道中称:年轻时,任溶溶教儿子下棋,儿子学会了快赢他时,他就让儿子另请高明,以便让自己始终保持不败的地位。任溶溶传记作者金波在接收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任溶溶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延续了一生。他为人乐观,喜欢玩,爱好很多,看童书、吃美食、看戏剧、看电影都是他的兴趣。他是一个很爱孩子的人,创作方面也始终将孩子的兴趣和接受度放在首位。80多岁时,任溶溶还是爱吃,但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门了,好友去他家,会带上自家烧的绍兴霉干菜烧肉和茄汁明虾等他爱吃的菜。发白红心在,豪情似旧时,愿穷毕生力,学写儿童诗。这首任溶溶生前写下的小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如今,斯人已逝。惟愿老先生一路走好。—END—素材

新京报小童书、澎湃新闻、《环球人物》编辑

菲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y/1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