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哲学,很多人觉得高深莫测,太烧脑了。这其实是误解,哲学其实很接地气,哲学探究的是世界最根本的问题,如世界的起源、上帝是否存在、世界的组成与变化以及人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等,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都可以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出这些问题不是偶然,也不是闲着没事干,它们以人的天性本能为基础。人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孩子,凡事打破砂锅问到底。《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最经典的哲学小说,作者乔斯坦·贾德在书中开篇就指出,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我想这就是哲学的心理精神基础。该书选择一个14岁少女的视角,讲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估计也是考虑到孩子天然的强烈好奇心。尽管探究哲学问题并不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直接的好处,但是出于好奇和疑问,我们总是基于人类特有的思考能力,不断提出遇到的种种困惑,并试图找出答案。乔斯坦贾德著《苏菲的世界》封面许多对哲学不很了解或感兴趣人,多少也听说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人生三问。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经典哲学问题。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小孩都会问,人人都能回答,但是从哲学上回答起来很困难。哲学中的“我是谁”并非简单的个人身份问题,不是问你的姓名,也不是问你在生活、家庭、社会、国家等领域中扮演的角色。我认为这是人的存在问题,人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里以作了深刻的解释,最初读者也不知道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是少校脑中的意识、虚构的人物,而不是客观存在。苏菲和艾伯特自己也是慢慢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少校脑中的意识,时刻受到少校的监视和操控,很难摆脱少校这个“上帝”的魔爪。电影《苏菲的世界》剧照:苏菲和艾伯特少校象征着主宰一切的上帝,苏菲代表着人类甚至万事万物。试想,你自己是否也只是上帝的意识呢?你所有的行为都为神秘的力量操纵,不存在自由意志。这听起来很可怕也不可思议,我们不是有血有肉有骨的客观真实存在吗?如果我们只是上帝头脑中的意识,我们怎么毫无察觉?“我是谁”这个问题也启发人们去思考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没那么容易,苏格拉底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孩子经常问爸妈的问题,而爸妈总是编造谎言搪塞,生理解释似乎总是羞于启齿的。但从哲学上的看,我不仅仅是我,也是万事万物之一,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世界的诞生,在宇宙诞生之前,我们只是悬浮于太空中的一颗颗尘埃。科学上已经解释了宇宙、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但是我们无法得知这一切最初的源头,是本来就存在还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我们已知的万事万物包括宇宙在内,都有从生到死的变化,没有什么凭空产生,也没有什么永恒存在,一切都有起点和终点,依照这个逻辑,世界也不会一开始就存在,必然在某一刻产生,于是人们就产生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这里的上帝代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包括世界各地宗教及传说里的神。上帝到底存不存在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上帝可以解释世界的起源。在很多时候人们包括哲学家,只是假设上帝存在,换句话说就是相信上帝存在,这样不用在世界源头这一问题上徘徊不前、痛苦不堪,可以开启下一步的探索。“要到哪里去”我的理解就是人生未来的选择和方向。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圣的使者,他毕生追求真理智慧,试图唤醒昏睡的雅典,直至因此丧生。他不慕名利,不讲吃穿,在广场、街道及集市和大家讨论各种问题,寻求最有用的智慧与真理。我们又“要到哪里去”?追逐权力、金钱、地位?还是内心的道德准则、精神信仰?油画《苏格拉底之死》(饮鸩而死)《苏菲的世界》为读者开启了进入哲学的大门,启迪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各种问题,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当我用理性思考时,我才真正获得了价值。哲学不能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但是却能解开精神上的困惑,同时追寻哲学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乔斯坦·贾德用魔术师从自己礼帽里变出一只兔子,比喻上帝创造世界,而人就是兔子皮毛间的虱子,人出生在毛皮顶端,逐渐长大慢慢滑向深处,一旦习惯深处的舒适,就不愿再爬上顶端,而哲学家则不安现状,敢于冒险爬到顶端去观察探究皮毛、兔子甚至魔术师。而我觉得即使是普通人需要去思考也能思考,去努力解答哲学问题,因为我们生来就有好奇心、理性思维能力,而这也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甚至是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苏菲的世界》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苏菲的世界》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1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