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诊疗 http://m.39.net/disease/a_6203670.html

儿童疥疮误诊一例

刘耀辉,廖文俊

作者单位:第四医院(廖文俊,刘耀辉)

作者简介:刘耀辉,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血管性皮肤病,

通讯作者:廖文俊,E-mail:liaowj

fmmu.edu.cn

临床资料:

患儿,女,11岁。主因全身淡红色丘疹、丘疱疹伴瘙痒2个月,于年9月10日就诊。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双上肢伸侧、股上部内侧出现针头大小红色丘疹、丘疱疹,散在分布,光滑发亮,伴微痒;曾于外院诊断为荨麻疹,给予口服依巴斯汀5mg/d、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1个月余,瘙痒略有减轻,但皮损未见消退;并发现双侧腋窝、腹部分别出现肤色、淡红色丘疹,瘙痒明显。医院诊断为湿疹、丘疹性荨麻疹,并给予口服西替利嗪5mg/d、皮敏消胶囊、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及中药药浴等(具体成分不详)治疗。用药期间瘙痒有所减轻,但相继在脐周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疱疹、双侧腋窝丘疹融合成蚕豆大小的肤色结节。发病以来精神状态佳,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结核、肝炎等其他传染病接触史。父母近10d来四肢出现类似皮损,夜间瘙痒明显。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干燥,双手粗糙、肥厚,双上肢、腰部、股上部内侧及双下肢可见暗红色光滑发亮丘疹、丘疱疹,双侧腋窝见蚕豆大小的肤色结节,脐周见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疱疹,皮损周围有血痂及抓痕(图1)。

实验室检查:取手指间、脐周丘疹和水疱镜检发现疥虫(图2)。

诊断:疥疮。

治疗:给予5%硫磺软膏及百部酊全身擦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等治疗。嘱其父母和患儿同时治疗,日光曝晒患儿所着衣物。1周后病情好转,2周后痊愈。

讨论:

疥疮是由于疥螨寄生于人体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1]。主要通过身体直接接触、间接传播(通过带有疥虫的物品)等途径在家庭和集体宿舍中传播。儿童疥疮临床表现不同于成人,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因此临床容易造成误诊,导致久治不愈。该例疥医院被误诊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或湿疹,并予口服抗组胺药、外涂糖皮质激素乳膏,但皮损迁延不愈。分析该例患儿误诊的原因:①儿童疥疮临床表现不同于成人,好发部位有时几乎见不到水疱、隧道等典型皮损,对疥虫及其代谢产物反应较弱,瘙痒不明显,特别是伴发细菌感染时常常容易误诊[2];②患儿曾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使患儿瘙痒感、尤其是夜间瘙痒感不明显,皮损形态变得不典型,使病情变得更具隐蔽性[3,4];③病史询问不详细,体格检查不仔细,应注意家中或密切接触人员有无同样疾病患者。

参考文献(略)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7(3):,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bue.com/bbzz/5499.html